一家人決定到到鎖港看曬小卷工作………感受在地故事。
網住陽光與海洋的味道~
鎖港、蒙面女郎與小管片的故事
藍天白雲下 邂逅了鎖港
藍藍的天空像似浩瀚大海、由下而上延伸的草叢,如大海裏的水草,滋養海中生物,淡淡的白雲像極了海面波光瀲灩,反射出濃濃的陽光與海洋味,而小管正悠遊徜徉其間。藍天白雲下,我與鎖港的初次邂逅。
清晨的澎湖鎖港里,幾處還堅持傳統在地產業的小管片加工廠,開始有著人群聚集。剛捕撈冷凍的新鮮小管,送至小管片加工廠,只見蒙面女郎一包一包的拆解,動作俐落,先將新鮮的小管約略沖洗,然後熟練的拿起刀子,與跟隨一旁的磨刀石,嫻熟的將小管解剖、清洗內臟,為了兼顧口感,還要將小管去頭去皮,看似繁複的動作,但在蒙面女郎的巧手下,小管很快的就脫去外衣,展成一片。
解剖清洗完的小管片,晶瑩剔透,經過些許的糖和鹽巴調味醃製後,帶出澎湖海域鮮美的海洋味,接著將這些入味的小管片,一片、二片、三片…鋪排在網架上,大小有序,如數家珍,像是點數著蒙面女郎陪同這份在地傳統產業的過往歲月。
相片中一起協助鋪排小管片的中年男子,為小管片加工廠的老闆,與他採訪閒聊時,他提及曬小管片是一份很「厚工」的在地產業,以前興盛時期,鎖港地區約有十多間的小管片加工廠,隨著時代的變遷,年輕一輩不願再投入這份耗時費力的工作,所以目前鎖港地區只剩五家小管片的加工廠了,而這些蒙面女郎也陪同協助小管片加工製作,有些更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,見證了這項產業的成長與消褪。(此為老公參加社區珍美圖文得獎文章)
澎湖小管的盛產期為每年的五月至九月,在這個季節裏,澎湖烈日當空,豐收的小管適合小管片的加工製作,此時若穿梭在鎖港的漁村小巷裏,空氣中常瀰漫著濃濃的小管海洋味。
約莫在陽光最熾熱之前,蒙面女郎已悄然的在大地上拼貼出海洋的味道,像是以小管片為著色元素,為鎖港的大地著上素妝,遠遠望去,有種數大便是美的景像,這也是在鎖港這個傳統的漁村聚落裏,最美麗、也最動人心弦的圖畫!
當小管片像棋盤似的排列佈滿了廣場,靜靜享受澎湖日光浴時,會看到蒙面女郎不時穿梭其間,低頭端詳觀看小管片的情形,像是在照顧自己的小孩般,自己卻也覺得好奇,問道:「阿姨,不是已經在曬小管片了嗎?太陽這麼大,為什麼不進去休息一下呢?」,阿姨視線沒離開網架上的小管片,但卻像媽媽似的溫暖語調回答:「有些小管仔可能沒有鋪平,需要再檢查一下,再將捲起的部份鋪呼平啦,這樣才可以全部都曬到日頭」。
這樣的一段話深烙心版,蒙面女郎對曬小管工作的細心,就像對這項在地產業無微不至的呵護。(此為老公參加社區珍美圖文得獎文章)
頂著鎖港的烈日,抱持著尊重與不干擾工作的前提下,在曬小管的廣場停留了一段時間,此時耳邊傳來蒙面女郎親切的向我打招呼,熱情的阿姨擺了照相的姿勢,按下快門,為辛苦工作的蒙面女郎留下瞬間的永恆。
澎湖的傳統布巾蒙面,傳承了往昔生活,逐漸發展具有地方特色,與特殊的生活文化價值。在2008 年登錄為「民俗及有關文物」,早年在澎湖地區的婦女,為了避免臉部、頭髮與皮膚受到盛夏太陽及冬日強風的傷害,出門工作時習慣以毛巾和約一百公分 見方的布巾將頭臉包裹起來,僅露出眼睛,但因為蒙面者大多為女姓,所以近來也就有所謂「蒙面女郎」的稱呼。
視覺的角度從曬小管網架,由下往上延伸,發現了另一種美,有了另一層的感受。藍藍的天空,襯托出小管片的潔白,而交織的網繩,像極了鎖港人要網住這陽光與小管片的海洋味,讓過往的旅人,對鎖港的小管片情有獨鍾。
在廣場裏,熾熱的驕陽,烤得自己有點暈頭轉向,此時小管片加工廠裏,傳來陣陣撲鼻的香味,自己也就循著這樣味道,來到鐵皮搭建的加工廠,映入眼簾的是蒙面女郎熟練的將昨天已曬好的小管片,逐一的鋪排在烘烤的機器履帶上。坐在一旁加工的阿姨說:「小管片要日曬到八成乾,剩下的兩成,則要透過機器烘烤,如果拿全乾的來烘烤,小管片就會焦掉。」原來製作小管片每個步驟都要拿捏得宜,才能做出鎖港在地美味的小管片。
從清洗、整理、醃製、鋪排、日曬到烘烤,辛苦的工作有了豐收的成果,潔白的小管片終於脫變成金黃色的外皮。整籃烘烤完成的小管片,蒙面女郎將它均勻堆平在工作平台上,等著慢慢散熱。金黃色的小管片裏富含了海洋味、陽光味,與鎖港蒙面女郎的用心,細細訴說著鎖港小管片與在地傳統產業的故事,等著您細細咀嚼品味。
一邊吃著小管片,一邊和老闆討論這個在地的傳統產業。哥哥在這超高興的,因為有他最愛的小管片,工作的伯母不時遞給他剛烤好的小卷片。
可以請問這個地址或是這個加工廠的名字嗎?
回覆刪除我們只設定要到鎖港看曬小卷,選擇用徒步的方式,沿路看到一些家戶門前零星曬小卷的架子,這間真的是無意間走入的,當時沒想到留意地址,真抱歉!
回覆刪除